於今天輪到十大傑出青年策進會會長,施振榮先生主講了...之前本來要請他為專班主持開學點哩,卻連續兩次都遇到颱風取消XD(詳情請見此處)。看到照片,就想到今天剛好坐在施先生演講時的旁邊,真怕被媒體照到=_=來看看施先生的演講內容...附帶一提,自覺上課筆記之外,邊聽邊打字紀錄的技術又進步了
==================================

12/8演講者:施振榮先生

<知識經濟與創意產業>

大家都有責任把握學習的機會。尤其世界是平的,不做世界第一,台灣就沒得玩了。為什麼國內電影動畫不振?因為大家消費,就只想要最好的。一切的思考,是以市場角度來看的。

知識經濟中,有價值的東西,是知識含量大的,和市場有關的知識。所謂知識經濟,是在良好社會基礎建設的支撐下,以知識資本為主要生產要素,透過持續不斷的創新並善用資訊科技,以提昇產品或服務附加價值的產業或企業活動為主的經濟體系。知識是會貶值的,當你講的大家都會,那就不值錢了。所以要不斷創新,來創造新價值。同樣商品,內含有知識,或包裝上有品牌,價值就不同。創造大家有忠誠度的品牌,本身也是知識。
到達知識社會,其基礎建設也是不同的。
知識經濟的四大要素:
1.教育是社會基礎建設的首要課題
2.多元化的社會滋養多元知識資本
3.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校與企業並重
4.資訊科技創新應用是動力也是載具

很多人認為台灣的教育不容易導引創新,我不這麼認為。為什麼華人去美國就能,台灣不行?企業提供的機會有很大的關係。到社會上吸收的知識,比在學校多了很多。若企業未提供創新的環境,人才要談創新也是無用武之地了。

兩兆雙星計畫至今,兩兆已成定局,生技之星已啟動,創意之星卻遙遙無期。創意產業,許多人一直希望我能參與。雖然交大有邀請我參與投入數位創作,但目前未定。這方面要切入相當困難。創意產業很多人認為投入金錢就解決了,我持相反看法。錢投入不成功,花錢事小,擋後人的路事大。所以投資創意產業宜穩紮穩打,先取得小成功,等市場夠大,再給予對應的投資。

生物科技方面,由大廠經驗可以知道風險過大,後來都以買技術為主。
創意方面,台灣缺乏切入國際市場之能力。
台灣創意產業的挑戰
1.創意多、複製少
2.缺國際經紀平台
3.缺品牌行銷人才
4.缺企業經營長才

看看美國的成功,贏面在於行銷的炒作,缺乏這方面人才是台灣一大問題。「創意多就是好」是個迷思:天馬行空都是創意,但創意多不代表就有價值,而缺少價值者便沒有複製、打入市場的價值。最後,經營人才是創作行銷流程由頭到尾整個價值鏈中,能永續創造價值的關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程規劃,創意和國際化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經營。大陸市場是很大一塊餅,進軍大陸要考量對方的政治議題,還有借重對方的資源、人力。世界是平的,當整合全球資源時,若沒有優勢,台灣就不會被考慮到。要能考量我們在全球擁有的優勢。投資考慮風險,台灣市場、資源不大,就連國外進軍國內也是擺最後考慮(如翻譯說明書’),宜小額投資探路。開發時第一應採國際考量,如何市場可以愈大,對未來回收才有正面助益。



要複製,由左邊智財開始最簡單;到右邊品牌,由於地域等問題,是較難複製經驗的。數位創意產業中,複製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甚至經由網路就能分享了,如何鑽研創意和品牌就成了重要課題。台灣競爭力如果不把資源重新調整,一定會日漸萎縮。製造的人才是自家訓練培養的,而養成國際化品牌、創意的人才,需要長久的時間、環境、接受學習國際文化。拉抬後者刻不容緩。


知識經濟就是品牌經濟
1.品牌:微笑曲線之最右端
2.品牌是應用最廣,效益最高的智財權
3.品牌是價值鍵經營知識的總結
4.沒有品牌的知識價值受限

品牌最具知識價值,但品牌也重在不斷創新。創新是品牌之母,而品牌是創新的燈塔。

我們需要的不只創新,而是商業創新。何謂商業上的創新?創意上,要有執行力作出成品,重要的還要衝出價值。如果寫書沒人看,拍片沒人看,有用嗎?我們創新不是為自己,而以市場為目標。創意的好壞不能主觀決定,而是有了市場經驗,藉可能的市場反應來評估。當投資甚大時,可能要更進一步做市場調查,觀察市場反應,以確保是「有價值」的創意。

台灣要做品牌,我們要藉由很多優良品牌,來提升台灣品台整體形象。日本有Toyota,Sony等,而造就日本品牌價值。品牌不一定要大,重點要好。由台灣眾品牌(私有財),共同創造台灣品牌形象(公有財)。不管是電腦王國,還是海盜王國,都會影響台灣形象。宏碁電腦以前比IBM好又便宜,但沒有比較成功,因為缺少成功品牌形象。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多元品牌,因為台灣民族融合,這點和韓國等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有了相當的品牌形象,不過是小眾。台灣經濟在世界重要,可惜知道的人不到千萬;看看芬蘭,有了Nokia品牌,怕沒有幾億人知道?之前有外國人把Taiwan聽成Thailand,台灣在世界的知名度還需要再提高,需要成功商品品牌推動。

數位產品是很好的切入點,如果你玩遊戲一定要遇到台灣品牌,豈不成功?其他優勢,如美食、花、果等,推廣有其限制。以前花果技術推廣僅限於外交,而未基於經濟。看看韓國要學習紐西蘭的奇異果品牌被駁回,就知道當前應該致力於花果科技創新、品牌建立——和微笑曲線是一樣的。品牌需要差異化,而文化也具有差異化特性。隨著中國崛起、世界注意到中華文化時,我們若能在這方面領先大陸,則有商機。日本崛起時,文化受到全球注目;同樣經驗可以用在最近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

創意投資投入,以現有資源轉型為佳,投入太多反而怕過剩。破除追隨文化,要有世界第一的企圖心,一旦割出這樣的領域,哪怕再小也沒關係。國際行銷三十年前就在喊(我算是其中追隨的好學生),現今更多人體認培養這塊的重要性。英國舞團若來台表演,會有英國企業贊助,因為企業要和文化做聯結。為什麼Acer要和王建民形象聯結,就是希望聯合打造台灣之光的形象。

Q&A:
Q:知識爆炸的時代,該如何選擇資訊?
A:沒有選擇的時候,盡量吸收、來者不拒,盡量讓自己耳濡目染,是一種選擇;如果已經有選擇的領域,就要以該工作領域做生涯的吸收,最為有用。學習之後可在工作中驗證成效回饋,藉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怎樣學習對我比較有效?

Q:關於商業品牌發展,最近有環保議題發酵,關於環保與經濟發展,如何不衝突並行?
A:現在企業的發展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獲利、環保、社會責任。早期沒有特別的感覺,隨著科技發展,經濟對環保造成的傷害愈來愈大。美國一直以來是耗費資源、創造污染以換取經濟的既得利益者,已經夠不自制;現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更不會甘於受限。前陣子還看到新聞:法國政府鼓勵農作。全球都興起能源、環境危機意識,這是不能漠視的。

Q:可以分享宏碁當年力拼國外品牌、盜版商品等過程的經驗?
A:當初以不輸人的技術、較低的成本和價錢,一開始相當順利。再來遇到兩股力量:其一為沒有品牌的公司競爭。當初生產主機板時遇到這樣考量:同樣是自家工程師出去幫人做的產品,售價沒有優勢,要自己打自己嗎?從台灣偷的技術在對岸生產的水果,算不算台灣水果?以台灣品牌宣傳就會有這種困擾。

宏碁當初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我們佔有率高,但在當地環境的管理遭遇困難,難以成長。後來解決的方法,是真正有效的「當地化」。借重歐洲的經營團隊,全球品牌結合地緣,讓當地擁有決定權,生產符合當地需求、節省資源的產品。現在在美國仍有穩定成長。詳情請參考「宏碁的世紀變革」。為什麼我一直提及外籍兵團、以夷制夷、舞台等,因為台灣未來競爭力,很明顯就在「國際化」。日本的國際化仍不行:日本是產品有優勢,以日本人外派發展,而不是能當地化、借重當地人。到最後經營有效,都是能打通文化隔閡,借重當地人經營,才能有效發展。

當前最大挑戰,就是國際人才嚴重不足。
可以參考美國模式思維:以赴美留學生回去經營本國。我們訓練過愛爾蘭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歐洲經營團隊,甚至台灣女婿。當前發展留學生來台、互信的國際團隊,是重要課題。Acer有點像歐洲公司,雖是台灣品牌,主要市場和人才都在歐洲,資金和人才都是國際的。品牌一旦建立,學習Made by Sony的經驗。可以不標Made by Taiwan,而標明Made by Acer, BenQ。台灣很幸運,人不那麼多,透過教育可以較輕易往微笑曲線兩端,附加價值高的發展。

今天抱歉講得有點高空,很多事意念要先轉變。我所講的可能比較偏社會體驗,似懂非懂無妨。台灣夠小,我們有成功經驗者不能再留一手,保留會阻礙團體進步,分享也能促進自己創新。我對自己的投資也非常謹慎:有形的要能本錢回收,無形的要創造投石問路的示範作用。

施振榮先生的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