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玩,發現旅行不帶本書還是太可惜,於是在機場買了一直想看的東野圭吾作品「惡意」。滿足歸滿足,回來收信發現就在出國期間,向圖書館預約的本書剛好和我擦身而過...看了兩本東野圭吾的小說(第三本是戲謔作),深深愛上他的作品,特別列舉一些他的特點和吸引力。 

其一,他的主題每每充滿了驚奇性。翻了這兩本,兇手是誰都是直接告知的,「惡意」更把推理小說一向故弄玄虛的犯罪手法,以「雕蟲小技」自稱簡單破解帶過。那後面厚厚一疊,要看什麼?每次的驚奇都大不相同,往往是令人折服的奇想,這就是東野的「驚奇」。 

其二,他的文字敘述簡單清楚,而且幾乎沒什麼累贅篇幅。換句話說,只要通篇看完回顧,會驚訝於每一段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以這樣的文字、密度,還能不落低潮地推演出不小篇幅,已經是功力的證明。寫得清楚不累贅,這表示推理線索很好找囉? 我一向不善於閱讀時自行推理,但再次翻閱會覺得作者的伏筆和提示豪不吝嗇,推薦喜歡享受自己推理的人試試。 

其三,伏筆呼應的密度很高。推理小說很大部分在享受前文佈局浮現的樂趣。不知道是因為敘述清晰?是如上述每段都有其意義?甚至作者事先刻意強調?這點在東野小說中感受特別清楚,尤其常有「真相後面還有真相」的層次,不管在次數或出其不意的程度,都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氛圍。

在上述魅力之外,「惡意」的寫法非常特別。它是由好幾段「手記敘事」組合而成,首先是被害者的朋友對事發當天的筆記,再來是幹員的想法和探案敘述,然後兩造敘述不斷切換…。從中可以體驗什麼?體驗從每個人「主觀敘述」中發現矛盾的樂趣,也就是「人言不可盡信」。有時是幹員想法:「從他的敘述中發現許多不合理處…」就讓人咬牙切齒:我怎麼沒發現?而回溯到該範圍嘗試挑戰;有時是在一堆零散訪談中,嘗試拼湊出過去背後的真相。提供證言這樣的原始線索,讓推理更有味道及臨場感。

當然這本書也有些許缺點,例如後面對讀者的公平性、「惡意」的說服力等,不過他仍然是本獨樹一格、令人手不釋卷的小說。體驗一下兇手處處都想詐你、動機驚奇令人不寒而慄的樂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