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話圖 - 知覺與構圖.jpg

Picture This」的中文版。作者美國圖畫作家莫麗˙邦(Molly Bang)從事兒童書插畫創作十五年後,為釐清圖畫的構造和功能,將自己對於圖的思索-圖像結構和情緒的關係,歸納成這本書。

《圖畫.話圖-知覺與構圖》以古典童話故事中的「小紅帽」為例,利用剪紙的方式呈現幾何圖形、圖形變化的視覺試驗,討論視覺結構與配置的原則,幫助了解圖畫的語言。視覺與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更為本書序言:「它不但是一份給孩子的獨特禮物,也是使成人大開眼界的一把鑰匙。」

爬文看到國外自學的設計師推薦這本作為構圖基礎,中譯版是毛毛蟲基金會出版,看來是早就絕版的老書,只好去臺北市立圖書館借來。驚嘆書中的視覺實驗與原理之餘,看完不夠,還把書打成筆記方便記憶。可惜這些內容是需要配合書中精彩圖畫才能感受那股視覺威力,這裡斟酌略貼點筆記。


PictureThis.jpg

建構一幅圖

l   我們看圖形離不開圖形所存在的文脈(context),而且我們對圖形的反應大部分是依他們所存在的環境而定。

l   問自己:「我對這個圖形有什麼感受?」

l   小紅帽故事(精彩圖畫實驗,文字略)

原理

l   我們會有感受,是因為視圖畫為真實世界的延伸。對我們產生強烈影響的圖所應用的結構原理,是依據我們在現實世界求生存的反應方式獲得的。

l   地心引力影響我們對畫面排形定位的感受:

1.橫躺、平、光滑的形狀讓人感到安穩與平靜。
2.直立的形狀比較主動、比較富刺激性。直立的形狀背叛地心引力,他們蘊含能量,往高處伸、向天延伸。
3.斜的形狀富有動力,因為它暗示動作與張力。讀斜形時傾向於由左向右,好像他們是往上升或向下降。
4.一幅圖面上半部是自由、快樂與勝利之區;被放置在上半部的物體,往往感覺較有靈性。較自由、離地遠、比較輕。

l   地心引力之外,長方形的畫框形成一個隔離的世界。

5.畫面的中心點是最有力的「注意中心」,它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l   畫面上第三個力是動力生命的動力。它們可能開始依藝術家的暗示而蓄勢待發,但要在觀者要它動時才動。

6.白或明亮的背景使我們覺得比暗的背景安全些,因為我們白天能看的清楚,而晚上卻視覺不明。
7.看到尖銳的形我們會覺得比較害怕;看到圓形或弧形我們會覺得比較安全。
8.一幅圖中比較大的東西,令人覺得比較強壯有力。
9.我們依相似顏色所作的聯想遠比依形狀的所做的聯想要強而有力的多。

l   有些重複給我們安全感,有規則可循;可是完美規則不斷的重複的單調也許比紛亂更可怕。

10.我們注意到對比,換個方式說,對比使我們能看見。(包括所有其他元素的總和)

淺論空間

l   空間可以把圖加以隔離,使被隔離的圖像顯得孤單、自由,也容易受害。

l   畫面的動感受裡面的物體影響,也受物體之間的空間影響,且其受影響的程度是一樣的。

l   重疊的對象「侵犯」或「打破」另一個對象的空間,但是也將兩者結合為一體。

l   按東西的粗細、大小、輕重,依序在畫面上逐漸升高其位置,會創造出空間的深度。如果它們位置往後退時,它們之間的空間逐漸遞減,是依幾何倍數遞減(而不是等距),其效果會更強。

l   空間蘊含時間。威脅者與被威脅者如果距離太近,威脅性會減弱,變得不那麼可怕。因為受威脅者沒有時間可以逃,一口就被吞掉我們沒有時間好怕。當兩個形體都在圖的「邊緣」,在畫面的兩極,但這兩樣東西又被顏色給接合,拉在一起,寬廣的空間能夠在隔離的物體之間創造張力。

l   薄如木片大小的空間也能創造張力。就像空間能給我們動感,空間也能給畫面動感及生命。


細節雖然自己有紀錄了,還是省略以免侵犯原作權益;若有侵權請告知。很推薦給對圖像知覺、構圖有興趣的朋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