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的誘惑 滿足歲的幼女被綁架了,母親前往交付贖金卻慘遭刺死。警方、女童父親和路人同時目睹,卻無人看到兇手…大膽創新的布局,驚人的不可能犯罪;兇手的目的是贖金、還是復仇?兇手如何跨越重重障礙,眾目睽睽之下,完成這不可能的謀殺?

個人閱讀的第三本土屋隆夫推理小說。「土屋隆夫」堪稱是塊金字招牌,推理要素滿載,誠意十足。每次看他的書就會想起:當著重理性邏輯謎題的推理小說,以優美的文學編織而成,讀來是多享受的一件事!(特別讚美一下譯者張秋明先生,將原作呈現地有如直接以華麗中文寫成。)

簡單心得:詭計多到果然讓人覺得「不可能」,雖然大部分不是首見,但串在一起肯定總有幾個地方讓讀者拍案叫絕。動機和企圖罕見而大膽,堪稱綁架案奇作。可惜後期主角查案不合常理的一廂情願,和破案靈感的刻意斧鑿,破壞了前面營造寫實和錯宗曲折的努力;感覺這樣的佈局要成為真正「名作」就差臨門一腳啊…(以下未讀慎入)

「被害人近距離被殺,卻沒有目擊者察覺到兇手」文案這樣的不可能犯罪,看多了大家心裡多少有個底:這種情況要不是受害者之前就已經中致命傷,除了少數特例(如卡爾的「歪曲的樞紐」),兇手大概就剩…你懂XD 了解這點,揭開兇手幾乎就不能成為高潮了。或許因此作者安排了消去共犯「X」和「Y」的障礙。Y還不難,翻到前面還可以找出破綻;X就真是從眼皮下鑽過了!

其實這樣已經夠出色,作者生怕不夠華麗,又加了「郵戳」詭計。詭計沒問題,但從這起一團迷霧變成主角單向衝刺。毫無證據之下,前段的爭執偵查方向才合理吧?這空想和兇手已經夠異想天開,再補上「兇手」栩栩如生的聯絡信,別說要人配合這條線偵查;根本是你無理取鬧嘛!要不是人員同心、一帆風順,循線逮到郵戳詭計馬腳,這樣的完美佈局真不知道怎樣拆穿收尾呢。

就差這一點壞了觀感啊…想想或許是考量篇幅和讀者耐心,後面才不得不脫離現實直奔真相。真實感&戲劇性/內容豐富&篇幅長度的拿捏,連讀者我也同情起作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