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首映週末上午竟然買的到票…也因為是天母的戲院吧,西門町、北車、信義幾乎被搶光了XD

賽德克巴萊.jpg

從前從前,在遙遠的台灣山地裡,有一支信仰彩虹的民族。他們遇見了來自北方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他們為了彼此的信仰而互相戰爭。可是他們卻忘了,原來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

身為台灣話題作,影評太多了,僅記自己單看上集的想法。首先是沒做什麼功課、劇情談光光的觀影感想。

作為史詩兼戲劇,要觀照的面太多了,很難盡如人意,但深感值回票價。
開場山豬戲,不得不說,馬上就被山豬嚇到:這樣像偶動畫的不流暢感,能不能盡量避過呢,借用動物拍攝片段之類的…不然一開頭就是狩獵、血祭、族群仇恨和難以想像的動作戲,衝擊力是非常威猛的。
1895年馬關條約(要從這裡開始帶起,史詩片真不是人玩的啊),至少鏡頭語言我還能懂、知道簡潔俐落的功力。
其次「深掘大尉探險隊遇害事件」開始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幾乎無甚附註解說,一連串零碎敘事,常常還沒進狀況就到下一段了。沒有時間點附註、似乎少了點過場鏡頭,讓前面好一段難以入戲,甚至害怕會持續抽離下去…這樣考驗觀眾的歷史知識,似乎不夠親切。

漢人商人橋段適時地出現,情況終於好轉。其一是閩南語好親切:賽德克語戲味十足、但聽懂無可能啊!要是我日語白痴,那整場就真的只能聽閩南語了 其二是「不要在我地盤上鬧事」寫實又趣味,我還有眼不識馬如龍。其三同時帶出部族糾紛的激烈緊張(我不會讓你長大…抖),和日軍人高馬大地從漢人商人開始切斷賽德克人生路的情事。至此開始感覺敘事緊密,進入情況。

再來描述日人攻略統治部族。我覺得全片最遺憾的地方,在於給觀眾對賽德克文化的認同感,以及日人威逼暴虐度質量的不足。看過一些原民文化紀錄片,其中「祖靈」、「獵場」具有難以言喻的生命力與感染力,但電影中關於祖先獵場的台詞讓我感覺虛浮。片中「出草」有帶出獵人頭與靈魂共居、化解仇恨的緣由,卻來得不夠早,讓日軍埋葬頭骨時來不及體會文化摧殘的暴力傷痛。於是想到一介漢人尚且要邊看邊瞭解原民文化,怎樣程度才能讓外國朋友不只看到「出草」而比為野蠻呢?然後日人對漢人都如斯殘酷,對待地位卑微的原民總覺力道不夠,對比起來賽德克的血腥與開啟戰端,多少添增局外人認同的困難度。於是我看(聽)起來最痛的是在莫那魯道回到殘破家鄉的絕望哭嚎,「原來勇士/猛獸的哭泣是這樣啊…」達到第一個淚點。

眼睛會發雷射的青年莫那魯道就這麼早突然消失了,怎樣都看不夠啊

人過中年後節奏慢了下來,開始內斂、更多方觀照的智慧。絕大部分賽德克台詞都好喜歡,一種反璞歸真、與自然、本我共存的詩意。只是和父親合唱那段和朋友都覺得太長了…(可能是我不懂音樂)。彩虹出現頻繁到有點倒胃,能不能保留點想像意境,或者透明度調低一點…

霧社事件當然是重點,可動作戲長得有些疲乏。總覺應該多虧吳宇森協助戰爭場面,也因為吳宇森所以會出現評價為爽片XD 柔美音樂配暴力畫面曾幾何時變家常菜了,好在沒有白鴿,卻有更棒的染血千紙鶴。不長眼的戰爭裡,二郎拼命揚起族人織布緊緊裹住妻小的鏡頭格外動人真實,飄搖的布美得流淚。

最後零碎雜記:
1.整體觀感,好險沒流於是非或族群之爭,感覺導演極力避免主觀敘事,故以大量歷史戰事呈現,卻難免零碎。雖然角色都獨特而人性,人物不熟又僅數面之緣,讓我這樣的認人白痴常來不及認識orz
2.衝擊性超強,世界水準。
3.太生猛了,這不可能是素人演員這不可能是素人演員這不可能是素人演員!盯著燭光練眼神到底是真的還是都市傳說啊?會不會得青光眼啊?
4.巴萬Boy你太搶戲了。
5.駐霧社日官:「早知道長官要來,就找蕃人來唱歌跳舞來歡迎」怎麼覺得換成今天漢人也沒變,有股濃濃的哀傷…

整理完想法,推薦看到很適合作為事後賞析的文章:藍色電影夢-賽德克巴萊:戲劇工程。看完滿能認同導演的處理手法。

最後老實說,我的感性一向壓過理性。就算不論片子內容,竟有導演在這個沒有夢的環境,賭上身家追求最高品質的夢想,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傳奇(導演日誌:想當年,怎麼拍得成賽德克巴萊;附最初五分鐘概念片)。就算沒看過海角、艋舺,衝這點就要去挺一把,何況最後證實魏導真是有能力圓夢的夢想家呢。另一篇文章形容:「一個人用他的夢想,改變了島上所有人的現實邏輯。」

這真是超浪漫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