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10/20)陶藝大師蔡榮佑的演講我因病沒能聽到orz...紀錄上週六的演講吧,是中西畫併通、融為己用的國畫大師許文融先生。我以後不敢不帶相機了...感謝班代小黃大力相挺
=============================
10/27演講者:許文融先生

從我小時候的經歷談起吧。

小時候住在濁水溪下游,風大水鹹,環境非常貧困。那時的父母是只供你上學,其他資源都要自己找。我從國中畢業起就半工半讀。小時候想學美術,家人反對:「不行,這不能當飯吃。」建議去親戚那邊當學徒:殺豬?做黑手?天啊。後來是美術老師支持,所以毅然離家出走,進了復興美工。這中間還因為誤報日間部,面試時還一直回答:「我要轉夜間部,不然我活不下去。」

一開始在招牌店做學徒,作業、睡覺都在狹小的閣樓裡。工作是描圖在壓克力板上切割、壓模,一學期打工的錢只夠繳學費。另外還畫過、掛過電影招牌。當時想法是尋找日後能獨立製作的技能。因為一直覺得不適合而換過許多工作,和朋友比感覺一事無成,深深覺得應該定點學習鑽研。曾經為了畫動畫而想擠進卡通公司,和老闆要求「你覺得可以前我都不領薪水。」老闆也真狠,真的沒有給我薪水,於是那時只能在師大這邊公共餐廳吃白飯喝白湯(今天卻在師大這裡演講XD)

在學校學了水墨、工筆,開始臨摹國畫來賣,被老闆買菜似的壓榨。因為老師的建議,花三年拾起荒廢的學科又去考藝專,這期間由於歐豪年老師的畫都以高價外銷日本,專門臨摹他的畫,已經能自給自足了。我就看著畫冊蒙著頭畫,對歐老師的畫如數家珍,有幸碰到他,往往問到「畫冊第幾頁哪一幅某個顏色的如何畫的」,因而被他當成自己人,開誠佈公地為我示範。

念了藝專以後眼界大開,懂得生存與專業。大學便立志出國,所以英文雖然爛,還是要研究-研究什麼樣的答案選擇題最喜歡(爆)。最後是在YMCA練英文,籌備兩年後出國。我的專長是在高中時具備雕塑能力,靠臨摹而有國畫特長。另外還遠赴其他學校擔任社團指導,雖然成本效益不高,但我認為這是種累積經驗。從臨摹到創作,我也經過一番轉型掙扎。在美國的時候念油畫、副修塑造,在中式/西式、平面/立體之間遊走,有了多點經歷和想法。

對文化的感覺,我認為國家不一定重要,「民族」比較重要。中華文化歷經多次改朝換代,民族仍以「文化」連結。回來台灣後,想為台灣畫風物習俗,要畫就畫大的,於是找了投資人,以台灣全島為題,挑戰兩百公尺的世界最長畫。投資人提供大樓、資金,我就這樣住進去,忙碌之外都在創作。首先畫張小圖,然後等比例放大;但由於沒規劃好,到最後紙卷長度不足,只好匆忙收尾到鵝鑾鼻入海。全圖從收集資料到完成,耗時四年。由於實在太長,還在大樓裡騎腳踏車瀏覽、檢視連貫性(爆XD)。個人認為大陸景色雖大而美,但變化不如台灣集中,畫家會偏愛景色密集的。這張圖想表現的主題是人為建設和風物民俗,延途表現視點變化和時間變化。畫的時候真的很磨練精神:數百公尺的畫來回捲動修改,不能畫錯否則要送回俵裝店裁切接合;墨料從一開始的磨墨,發現耗墨太大而改採「磨墨機」,最後直接買一加崙的日本墨水XD 印書的時候也工程浩大:投資人說印也要印「世界最長的書」,花了大量人工做了三大本的「捲軸」,十一公斤,花了五百萬-好險不是我的錢(全場大笑)。現在還堆了一個房間。

中西差異真的很大:
西方的宗教、教育是直接的,中式是迂迴的;
西方要眼見為憑,中式以黑墨處理,求感覺為真;
西方是五顏六色,中式為墨分五色,代表一切色;
西方有光則見色,中式得「氣韻生動」,肉眼看不到卻感覺得到。
今日,西方慢慢接受中式說法,中式也往西方靠攏。
例如印象主義就被論者認為是以科學理論(光裡有許多顏色,但肉眼其實看不見)作畫,而表現主義,就是轉回人的感覺的一種反動。例如印刷,從認為「黑色不是色」而採三色印刷,到感覺到黑色的力量。


我認為未來的方向,是從中西交會中找到代表民族的藝術。其實由於政府遷台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台灣保留了中國繪畫很純正的部份(大陸曾經吹起普普風,為何共產體制會去取美國過去的東西呢?大陸在文革曾以「畫黑毛主席的山水」下獄,同時張大千的潑墨在台灣卻尊為國寶。) 台灣有很好的機會:純正的中國畫+近代藝術的養分+本土文化。未來一定是全方位藝術家的天下。


講講我的畫題歷程。我的繪畫題材,從鄉土、動物擬人、西畫構圖、文字意境,再到抽象。為何中國古人只看花鳥、不看鄉野?多因門戶、師承,而限制了內容。中國以畫山為主、畫水為輔;我偏從西畫代入構圖、擬人化、西畫式建築、光影觀念,所以有水墨高樓、西洋建築、仰望太魯閣等構圖。我畫水墨,發現學生常分不清楚黑與墨的差別:黑是表面色彩,而墨是一種精神。這是精神與物質的差別,所以不能把墨當黑來畫。同樣進入抽象,也是精神的想法。像這幅牛仰望國旗,以前留傳許多保衛國旗的事蹟,國旗是否代表一種精神?山在畫中不只是山,山其實是心中的符號?

Q&A
Q:老師遊走在油畫、水墨、雕塑等之間,換媒材時會不會不適應?
A:剛開始會,本來油畫當然不能用水墨的方法來用,畫水墨的時候心態當然要是水墨。後來我發現:把創作當成「法」,則有窒礙;把一切都當成「創作」,拋棄方法做自己的創作,是最自在的。
Q:老師挑戰大作品時閉關作畫,如何避開煩悶和外在侵擾,培養作創作情緒?
A:創作當然需要情緒,但總不能每次畫畫都要放音樂培養情緒吧?(笑)要練到不為外界情境影響,隨時回到本心。

=============================
真可惜發問時間不多,我覺得這開示比經歷精采XD...不過後面的講解好玄啊,還是要手藝到了才能悟道吧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批克獸/P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